023-63502069
全国服务热线
描述
虚拟解剖
简介
Virtopsy
重庆市弘正司法鉴定所
描述
描述
描述
       虚拟解剖(virtopsy)是借助现代医学影像学及计算机技术,该技术已在人体枪弹创、交通事故损伤、机械性窒息、心肌梗死所致的急死、空气栓塞及溺死等方面的法医学鉴定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结合解剖学原理及技术要求,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尸体完整性的前提下,获取尸体组织结构图像信息,获取人体或尸体体表及体内器官、组织详细的二维图像数据,再通过计算机技术重建立出完整的人体或器官解剖学的三维立体图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环境。为法医学鉴定判断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等提供科学依据,被称为无损的新型检测技术。
       在无法获得家属解剖同意的情况下,虚拟解剖技术以其无接触、无破坏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证据。在可开展大体解剖情况下,虚拟解剖能够为检查人员提供内在病变信息,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解剖方案提供前瞻性指导意见,同时将虚拟解剖与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可大大增加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描述
虚拟解剖设备与技术
Virtual anatomy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描述
描述
       我所法医病理学实验室于2023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位于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分为常规尸体解剖室及虚拟解剖实验室两部分。其中,虚拟解剖实验室配置ScintCare M650天极48排96层CT一台及尸体血管造影系统一套。
虚拟解剖的优势
Advantages of virtual anatomy

总体而言,虚拟解剖与传统解剖相比较,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①在尸体信息收集阶段:虚拟解剖具有客观、高效、全面、精细、无创/微创、清洁等特点;

       ②在死亡原因分析阶段:虚拟解剖可以实现对影像尸体的多层面观察、“可重复解剖”、任意视角切割、不规则线面体物理量精准测量、多窗口研究等;

       ③在法庭证据展示阶段:虚拟解剖具有 3D直观、容易理解等优点;此外“ 影像尸体”可以用于二次或第三方复检以及远程传输进行多专家会诊等。

虚拟解剖应用场景
Virtual anatomy application scenario
虚拟解剖负责人及团队
Head of virtual anatomy and team
描述

     万立华 ,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重庆市法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重庆市首届“振兴杰出贡献奖章”。兼任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损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国际法医人类学个体识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刑警学院客座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重庆警官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委、重庆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司法医学专家鉴定咨询组组长、重庆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政协委员、科协常委。

     李剑波,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法医系主任。自1996年主持法医教研室工作以来,完善法医病理实验室、法医临床实验室、建立法医物证实验室(97年在重庆地区率先组建法医DNA室,把DNA证据运用于法医学实践,填补重庆地区空白)、法医毒化、法医人类学实验室;领导并申报法医学重点学科、法医学本科(2007)-硕士(1997)-博士(2010)学位授予点(基础医学-法医)、重庆市刑事侦查技术工程中心,重庆市法医学特色专业,并担任负责人。

描述